如何让钉钉成为6亿人的AI助理?
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,钉钉作为一款主打企业办公协同的应用程序,如何让其成为6亿人的AI助理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。通过不断提升智能化、个性化、定制化等方面的功能与服务,让钉钉成为用户工作和生活的得力助手,实现更高效、便捷和智能的办公体验,势必会吸引更多用户的青睐。
数字化是买不来的。
文丨毕亚军 张静波
“钉钉因为 AI 时代的到来,获得前所未有的想象力。每个人和企业都将具备个性化的智能助理,而钉钉有望成为最好的 AI 智能助理平台。”
11月16日晚的2024 财年二季度财报发布上,阿里集团 CEO 吴泳铭公布了第一批四个战略级创新业务,钉钉位列其中。
这也意味着,经历了亚运钉,炼出了“魔法棒”的钉钉,将更以AI为底色更深度地融入更广阔的数字世界。
【一部手机,10万人协同】
杭州,文一西路。
当人们还沉浸在亚运会的精彩瞬间时,一群年轻人在未来park园区5号楼里,紧张地忙碌着。
他们正在创造一项历史。
一场大型赛事,如何协同所有人,保证比赛顺利进行?这是一件很难的事。
以杭州亚运会为例,所有参会人员,包括各国运动员、工作人员、志愿者等,总数超过10万人。
这些人进进出出,相互之间不认识,突然要协同起来,完成一个共同的目标。同时,比赛场地还散布在杭州等11个地市。
这种分布式的调度,难度跟在一栋楼里,上下两层员工的协同,完全不在一个维度。
也因此,赛事主办方早在三年前,就开始寻找合作伙伴。
像亚运会这样的大型赛事,人员的管理、协同,以前都靠电话。但这种传统的协同方式,存在诸多弊端。
比如,无法快速定位联系人、异地难以协同、不能视频,等等。
杭州亚运会,以数字火炬手等各种黑科技闻名。技术的进步,也使得主办方希望借助数字化技术,来实现更高效的协同。
钉钉,就这样进入了备选。
整个决策过程,异常艰难,毕竟这事关国际形象,一旦出事,影响太大。经过反复推敲,主办方最终决定:
牵手在协同办公领域经验丰富的钉钉。
活虽然揽下来了,但这毕竟是大型赛事第一次用数字化产品做管理,大家会不会用、愿不愿用、能否高效协同、是否安全……这一切都是未知数。
就连主办方,一开始心里也没底。
为了解决这些难题,钉钉开发人员与主办方一起,了解需求,攻克技术难关,应用落地,经过三年多打磨,终于上线了全球首个大型体育赛事一体化智能办赛平台:
亚运钉。
亚运钉不仅为10万人提供了线上协同办赛服务,还集成了人员管理、交通组织、医疗急救、赛场监管、智能问答等多项功能。
组织架构内的人员,可通过搜索,快速定位联系人,无需添加好友就能沟通,并支持中、英、日、泰等13种语言的实时翻译。
现场总控大屏与各分赛场之间,还实现视频一键直连,方便处理各种紧急情况。
亚运钉还第一时间接入了钉钉AI魔法棒功能,办赛人员可以随时在群聊里,@钉钉“问答机器人”,AI会根据已配置的知识库内容回答,这样后加入的志愿者就可以快速了解事项进展和赛事知识。
这个新型的协同平台,一上线就大受欢迎,为赛事工作人员提供了高效、智能、安全可靠的办赛服务,确保了杭州亚运会的顺利进行。
在大赛中,成功经受住考验的钉钉,也实现了自身的飞跃:
不但在安全、技术、体验上,沉淀了能力,通过与亚运会的对接,还大大加强了自身的底座能力。
“这三年,把钉钉底座能力沉淀得非常扎实。”钉钉总裁叶军说。
在中国,规模在10万人以上的公司,大都是行业巨擘。钉钉原本是为中小企业设计,在服务大企业的过程中,还有很多课要补。
杭州亚运会,让钉钉实现了蜕变。
闭幕后,杭州亚组委信息技术部还用钉钉AI魔法棒写了一封感谢信。
【钉钉只做一件事,PaaS化】
三年前,钉钉还只是一个效率工具。
彼时,钉钉的定位是一种工作方式,让工作学习更简单。因为疫情,钉钉的活跃用户在2020年开始激增。
对于一款To C基因的产品,这无疑是幸福的。
但成长的背后,也伴随着烦恼。随着用户规模的增加,成本开始飙升,变幻的形势逼着企业重新思考。
也是在那一年,叶军从阿里空降钉钉。
上任后,他第一件事,就是带领钉钉从以前To C单纯追求规模,转向To B做深价值。
因为生意逻辑上的差异,叶军的试验,刚开始并不顺利:一年之内,钉钉流失了20多名资深员工,很多人等着看笑话。
但叶军并不慌,因为他手握一张王牌:客户第一。
互联网公司,天生就是数字化的。这既是优势,也容易滋生傲慢,觉得系统在自己内部都跑通了,客户只要照猫画虎就行。
叶军对于这种想法,始终保持着警惕。
2020年,阿里做了健康码,大家都觉得阿里很牛。叶军当时带团队,在客户那里睡了两个星期。
但谈到健康码的成功时,他却说,主要归功于政府,并感慨一个二维码,背后涉及民政、公安等多部门协同。
不经过这种行业的历练和学习,你就不可能弄懂客户的业务和需求。
这种对客户的谦虚,一直贯穿钉钉的整个开发过程。在这个过程中,钉钉始终抱着学习的心态。
比如,上班打卡,很多外企过了六点打卡,不管几分钟,都是要算加班的,但中国公司从来不记。
为了满足这些外企的需求,钉钉加入了时间统计功能。
再比如,很多客户要求,在线文档里加入电子签名和审批功能,甚至在视频会议中,对每个人的头像进行个性化排位。
虽然钉钉并没有这样的需求,但还是尊重用户的意愿。
在钉钉,这种向客户学习的氛围,被称为共创文化。
叶军不但要求下属,到客户现场去,甚至还提出要向前一步,客户给你需求,你多想想他为什么提这个需求,把场景还原一下。
就是在这种不断满足客户需求的过程中,钉钉逐渐筑牢了自己的实力。
比如,跟腾讯相比,钉钉的视频会议原本还差一截。但经过杭州亚运会这种规模的压力测试后,如今已迎头赶上。
但钉钉并非从头到尾,什么都做。
相反,它只做基础能力和基础产品,比如沟通、流程、文档、视频这些基础能力,以及基于大模型的 AI PaaS。
用叶军的话讲,“钉钉只做一件事,就是PaaS化。”
为此,他还以著名的苏制自动步枪AK47为例,说明当你做好了基础产品,做好了底座,就有了很强的扩展性。
别人就能在这个底座上,开枝散叶。
如此,钉钉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效率工具,而变成了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平台。
【开放是一种信仰】
钉钉之所以选择只做PaaS化,只做底座,源于叶军对行业的一个清醒认知:
没有人能从头到尾,独占所有的生意,把所有的事情都做了!
为什么城市历经千年而不倒,而企业通常寿命很短?因为城市不是独占,而是一个丰富、开放的生态。
独木难支,合抱成林,才能生生不息。
叶军上任后,重点做了两件事,第一件是围绕用户需求,筑牢平台和底座。第二件,是开放生态。
用叶军的话来讲,“开放已经成为钉钉的一种信仰。”
在这个过程中,钉钉一方面不断提升自己的服务能力。
过去,钉钉就是一款To C产品,靠产品力和用户规模说话,基本没有服务能力。转向To B后,服务成了关键。
为此,叶军带领钉钉,恶补短板。
与行业其他对手相比,叶军对数字化有着不同见解。在他看来,数字化是一种服务,数字化就是个性化。
具体到业务中,这要求钉钉尊重各行各业的差异,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专属服务。
比如今天,大家都在讨论大模型,试图一个通用大模型搞定一切。
但叶军认为,现阶段,基础大模型还很难满足行业的个性化诉求,钉钉将基于自身的AI PaaS能力,为教育、医疗、制造等不同行业,提供专属模型。
同时,钉钉还把这些能力开放给伙伴,生态伙伴如果做出好模型,钉钉也会对接。
为了提升自己的服务能力,过去几年,钉钉还打造了一套完整的服务体系,以不足2000人的团队,服务千行百业。
在提升服务能力的同时,另一方面,钉钉还大力扶持开发者,繁荣平台生态。
截至2023年3月,钉钉上的低代码开发者超过380万,低代码应用数突破800万。
没有这样一个庞大、繁荣的生态,钉钉就不可能拥有6亿多用户,服务超过2300万家企业组织。
叶军说,相比自己的产品牛,更让钉钉感到开心的是,生态伙伴的成功。
过去几年,很多企业在钉钉的帮助下,通过数字化提升了竞争力。
比如,方太依托钉钉开放的技术底座能力,自定义产业链协同平台,加速提升组织协同效率及业务数字化水平。
再比如,宁德时代在黑灯工厂,实现SAP系统与钉钉的对接,让系统变得更强大。
此外,很多生态伙伴,也在钉钉上赚到了钱。
据叶军透露,目前在钉钉上卖企业服务的公司,有好几家年收入已经过亿。未来,这样的公司还会越来越多。
生态伙伴的成功,反过来,成就了钉钉。
随着生态的不断繁荣,钉钉的底座能力也越来越厚,这使得它能够集生态之力,更好地服务客户。
在叶军看来,未来AI还将给企业服务行业提供更大的机会。
要想抓住这个机会,让AI变得更普惠,使用门槛更低,一样离不开生态伙伴的参与。
【数字化是买不来的】
过去几年,很多企业都在积极拥抱数字化。
这股潮流正以迅雷之势,席卷全国和千行百业。但不少企业在数字化的过程中,由于经验不足,急于求成,导致效果不佳。
比如,有的企业希望,买一套ERP、CRM,直接拿来用就行。还有的企业,总是幻想,有一个东西能解决所有问题。
软件厂商也想搞一个通用产品,发往全国全世界。
钉钉也曾走过弯路,但通过不断的实战和总结经验,如今的叶军对于数字化,有着自己一套务实的观点。
不久前,叶军在接受华商韬略专访时,向外界分享了这些观点。
观点1 数字化是买不来的
那种今天买一款软件,明天企业就一步登天的事,在叶军看来,是不存在的。因为中国地域辽阔,行业差距、行业纵深、行业宽度太大了。
你不可能一套方案解决所有问题,必须尊重各行各业的差距。
事实上,客户对自己的业务更熟悉,因此钉钉在服务客户时,总是虚心向对方求教,耐心与对方共创。
急于求成,是数字化的大敌。数字化,需要踏踏实实解决问题。
观点2 好产品不需要教
很多数字化产品,功能做得很复杂,客户可能90%都用不上,能用上的,很多时候也不知道怎么用。
弄得客户越来越迷糊,有时候,为了更高效、方便,结果反倒变得低效、不方便。
对此,叶军始终保持着清醒。他要求产品经理必须懂业务、懂运营,并做到先人一步,多去想一想,对方为什么提这个需求,把简单留给客户。
在叶军看来,好的产品是不需要教的,就像苹果的产品一样。
观点3 数字化永远没有满意的一天
数字化,有没有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?在叶军看来,是没有的。
当年,他还负责阿里的信息化时,一开始也想做一款很牛的产品,就结束了。但后来干了五年,都觉得不满意。
最后,他想明白了,没有人能把所有问题解决掉。
数字化永远没有满意的一天,从来没有一个银弹,可以一枪打中。数字化是陪伴过程,它更像婚姻关系,而不是谈恋爱。
所以,千万别指望数字化买了一款产品,就万事大吉,就结束了。
观点4 数字化不是炫技
有的企业,为了赶时髦,购买各种先进的数字化产品,恨不得从上到下,武装到牙齿。
但数字化不是喊口号、讲理念,更不是炫技,不是为了证明自己牛、自己无敌,而是要实实在在解决问题。
因此,它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,哪怕过程有点土。
很多人不知道,其实钉钉的财务系统,到现在还是手工录入,没有CRM。有员工吐槽,堂堂科技公司,用手工感觉有点low。
但叶军认为,数字化不是为了证明先进,故意搞个黑灯工厂。抖音为什么能做起来?因为大部分老百姓在家里、在农村里。
这些关于数字化的观点,看上去没那么高大上,甚至有点土,但却很务实。
而正是这种务实,使钉钉得以更小的阻力和更大的确定性,穿越崇山峻岭,一路向东,游到海阔天空。
谈到未来,叶军说,钉钉有四大愿景:
一是让更多的人喜欢钉钉,二是成为中国最大的toB企业服务公司,三是成为最大的企业服务分发平台,四是成为智能应用最高频的场景。
相比前三个愿景,智能化是更长远的目标。
对此,叶军很有信心,并认为,随着大模型时代的到来,属于钉钉和中国SaaS的黄金十年才刚刚开启。
——END——
欢迎关注【华商韬略】,识风云人物,读韬略传奇。
版权所有,禁止私自转载
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
如涉及侵权,请联系删除